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常州省常中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常州初二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2024-10-15 08:20:07 | 铭星网

常州省常中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常州初二强基计划录取名单)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常州省常中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常州初二强基计划录取名单)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常州省常中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常州初二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常州省常中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常州市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如下:

近日,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20年强基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地方专项计划录取考生名单,并完成公示。

2020强基计划江苏各高中排名

2020年是“强基计划”(即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实行的第一年,全国一共有36所高校进行强基计划的招生,其中30所高校在江苏投放招生计划,共录取了217人。强基计划招生对象更注重对基础学科的浓厚兴趣,更注重综合素质优秀。

以下三类考生均符合强基选拔要求:

1、高考成绩优异;

2、学科竞赛银牌+高考成绩良好;

3、学科竞赛奖项+高考成绩优秀。

从目前2020年强基计划的实施来看,参与开展该计划的学校分别采取以下的考核方式:

在36所强基高校中有16所不考笔试,那么面试考核分数占据校考考核的比重几乎为100%,对于没有竞赛基础的学生而言,仅有面试的学校是一项重大福利。具体笔试面试的分数比例见下图:强基计划录取判定方式

强基计划要求考生必须参加高考,且高考成绩才是“强基计划”的第一道门槛。后面还需要参加校考,各个学校的校考一般都是: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

录取结果中的综合成绩评定规则为:高考成绩(不低于百分之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

具体综合成绩评级评定看这里:

2020年起,高校不再进行自主招生,而改为“强基计划招生”。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政策,2020年在36所试点高校进行强基计划招生,各位学生也是各高中的佼佼者。

为了2021届考生更好的应对“强基计划招生”,小编整理了一些备考的经验方法,给下一届的学生作参考,在高考结束后将答案复写出来对照标准答案进行批改,另外可以在高考前的几次模考之中尝试着进行估分。

这不仅能够及时发现自己估分的偏差之处并进行改正,对锻炼按分答题的能力也大有益处。需要仔细考虑综评,仔细考虑综评在整个高考机制之中,究竟充当着怎样的角色。

常州省常中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常州初二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2021常州初二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2020年初, 强基计划 正式亮相。
作为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该计划旨在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非热门专业,没有降分录取优惠,录取后不能 转专业 ,对竞赛生也没有敞开大门??强基计划不同于过去的自主招生,但实施第一年就报名火爆。
据统计,今年全国36所重点高校推出约6100个强基计划录取名额,全国报名人数突破130万,占今年高考总人数的十分之一。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
意见提出,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2020年起,原有 高校自主招生 方式不再使用。

常州省常中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常州初二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强基计划是机会还是坑

铭星网(https://www.mingxing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强基计划是机会还是坑的相关内容。

具体要分情况,对于成绩特别好的同学来说是机会;对于成绩一般的同学,就是坑。 铭星网

高考成绩是 强基计划 的入场券,在强基计划中的高考成绩占综合成绩的85%,由于强基计划只有36所双一流A类大学,高校考核占分比重不能超过15%,这意味着仅仅过一本线的学子们成功考上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只有预估擦边36所双一流A类大学 投档线 的,才有必要参加,因此考生并不能从强基计划中收获多少录取优惠,所以建议大家从自身基础出发,不要将强基计划当成是不报白不报的机会。

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强基计划主要招收专业为数学、物理、生物、历史、古文字学等专业,相比热门专业来说是偏冷门的,且学习内容繁琐枯燥,若是没有兴趣作为支撑,很难坚持下去。

  • 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于2020年推出的一项新项目,其取代了原 自主招生 项目,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 基础学科 拔尖的学生。强基计划主要选拔高考成绩优异,或者部分在某个基础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学生。符合上述要求的学生可以报考。

以上就是常州省常中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常州初二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铭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铭星网:www.mingxinged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常州省常中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常州初二强基计划录取名单)”相关推荐
各学校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北大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
各学校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北大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

北大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2023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已经公布,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具体如下:一、初审标准1、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初审标准主要考虑申请者的综合评价,包括各个领域的学术水平、科研经历、论文发表情况和学术贡献等多方面。2、同时,计划还会关注申请者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了解其对学科研究的热情和潜力,以及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具体计划和想法。二、初审结

2024-11-03 18:52:23
强基计划一般比正常录取低多少分
强基计划一般比正常录取低多少分

强基计划一般比正常录取低多少分1.强基计划录取分数分析强基计划录取分数一般较正常录取低,分数差距在6-22分之间。其中,高考成绩是强基计划分数构成的重要部分,通常占85%以上,是进入校考的关键。校考成绩占15%,而综合素质评价多作为参考,不计入总成绩。尽管强基计划没有明确的降分政策,竞赛生破格录取也需达到一本线。观察近年数据,强基计划录取分数一般比高考直接录取低5至20分,因此,成绩达到

2024-10-20 15:51:16
强基计划和正常高考录取有冲突吗
强基计划和正常高考录取有冲突吗

强基计划和正常高考录取有冲突吗国家开展的“强基计划”和普通高考录取并没有直接的冲突关系。两者在考试和录取的程序上有所不同。“强基计划”是国家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而实施的一项计划,旨在选拔拔尖优秀高中生,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高层次人才。招生单位会根据“强基计划”的要求制定面向高中生的考试科目、内容、难度和标准。招生单位一般会邀请中学校长、教师和学生家长组成招生组织委员会,公开选拔拔尖优秀高中

2024-10-26 17:12:13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北大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北大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在清华大学官网查看。资料扩展:清华大学(TsinghuaUniversity),简称“清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为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

2024-11-01 12:12:06
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中南大学强基录取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中南大学强基录取名单

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如下:郭彦婕、周展乐、赵艺、李一帆、杜明联、罗朝璨、高超、张思宇、刘晏宁、兰明明、刘正直、陈茗等。北京师范大学简介: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Normal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

2024-10-26 12:03:59
湖南强基学校录取计划 中南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湖南强基学校录取计划 中南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强基计划录取流程强基计划的录取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学生报考:符合条件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报名,包括填写报名表、提供必要材料和缴纳报名费。通常,报名时间定在每年的6月份。2.考试评估:学校对报名学生进行考核,评估形式通常包括初试和复试。初试侧重考察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基础知识,而复试则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3.综合评定:基于考试结果,学校会对学生的成绩、综合素

2024-10-19 18:32:42
高校强基计划名单 清华2023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高校强基计划名单 清华2023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强基计划36所大学名单及专业1.强基计划36所参与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北京大学招生专业:-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力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基础医学(八年制)北京大学将开展“博雅学堂”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北大的学科优势和人才培养优势,推行最前沿的管理理念和更优化的培养模式,对综合素质全面或基础

2024-10-15 11:26:47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名单

强基计划院校名单强基计划院校名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

2024-10-27 04: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