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如何破格入围强基计划?

2024-10-15 06:56:20 | 铭星网

今天铭星网小编整理了如何破格入围强基计划?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破格入围强基计划?

如何破格入围强基计划?

破格入围强基计划的意思是是指初试成绩未达到参加复试的基本要求,但业务能力强、专业成绩相对突出,只是总分或某一单科成绩略低于复试要求(一般在5分之内)的考生给予破格录取。

常规录取方式:

强基计划的常规入围方式是考生高考成绩优异,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是否达到该校入围分数线来判断。通过按比例综合计算高考成绩和校测成绩,对综合成绩优秀的考生进行录取。

强基计划简介: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目标定位: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

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强基计划培养模式及考核方式:

培养模式:

招生高校要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高校,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统筹。

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铭星网

考核方式:

积极探索通过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选才的科学性。要充分运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全面、深入地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要加强命题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加强面试专家等相关人员名单的安全保密,认真执行回避制度。高校考核的笔试、面试应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全程录音录像。

如何破格入围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有综合素质优秀、基础学科拔尖。
1、综合素质优秀:成绩优异,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如考生在一个四星级学校,综合成绩至少在前30%,如果是在一个非重点的学校,至少要到前10%,才会有机会。
2、基础学科拔尖:针对学生在高中阶段获得五大联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五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二等奖以上的奖项,能够破格进入到学校的考核阶段,这部分是单独列计划的,不占综合素质优秀这部分的指标。
以上数据来自高三网。

如何破格入围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有什么要求?

铭星网(https://www.mingxing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强基计划有什么要求?的相关内容。

强基计划报名条件是什么?
很多家长学生对于国家出台的强基计划是十分感兴趣的,不少家长学生都想了解一下强基计划的招生条件。强基计划是国家集中优势资源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计划,并不是低分上名校的捷径,所以无论是考核录取还是培养模式都比较特殊。因此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也较为苛刻,那么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是什么呢?
一、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
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从近两年强基计划招生*来看,强基计划主要招收两类学生: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以下简称五大联赛)二等奖及以上。
强基计划对“综合素质优秀”、“基础学科拔尖”这两个要求是需要家长和考生重点去理解的:
综合素质优秀,是从多指标评估录取来看的,强基计划的录取评估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85%),还有一点是考生在校测评表现;也就是说,“高考考霸”不一定适合,高中三年的整体综合表现也要跟得上才行;
基础学科拔尖,是从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上来看的,国家在推出强基计划是的目标定位就是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
二、关于【强基计划】选择问题
很多考生和家长看到了强基计划中高考成绩不再是唯一升学标准,就认为有了冲击名校的机会,甚至还有“低分上名校”的可能;
但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现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这也绝对不是一条低分上名校的捷径。国家集中优势资源选拔、培养人才,不论是录取标准还是培养模式都是比较特殊的,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强基计划并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有以下顾虑的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想清楚,否则很容易打乱考生的备考节奏,以及之后的高考志愿规划。

以上就是铭星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破格入围强基计划?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铭星网:www.mingxingedu.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如何破格入围强基计划?”相关推荐
高校强基计划破格资格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
高校强基计划破格资格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该计划的入围条件主要包括高考成绩和学科竞赛成绩两个方面。1、高考成绩是强基计划最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考生需要达到一本线以上的高考成绩才有资格申请强基计划。同时,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才能或学科特长的考生,高校会根据具体情况放宽对高考成绩的要求。2、学科竞赛成绩也是强基计划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考生需要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或者在相关领域有突出的

2024-10-23 10:19:42
破格入围强基计划的意思是什么?
破格入围强基计划的意思是什么?

破格入围强基计划的意思是什么?破格入围强基计划的意思是是指初试成绩未达到参加复试的基本要求,但业务能力强、专业成绩相对突出,只是总分或某一单科成绩略低于复试要求(一般在5分之内)的考生给予破格录取。常规录取方式:强基计划的常规入围方式是考生高考成绩优异,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是否达到该校入围分数线来判断。通过按比例综合计算高考成绩和校测成绩

2024-10-18 17:25:02
强基破格入围生能降多少分
强基破格入围生能降多少分

强基计划是不是只要报名就能入围?并不是。2022年对于除复旦、上交、南大外的大部分高校来说,强基计划入围仅仅是获得了参加校测的资格,强基计划最终以高考成绩及校测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后相加的综合成绩录取。2022年39校强基计划入围规则2022年强基计划校测入围规则,整体可划分为两大类四种方式。(1)第一种,依据高考成绩,按照各省招生计划

2024-10-17 14:50:05
如何确认自己是否被强基计划入围校考?
如何确认自己是否被强基计划入围校考?

如何确认自己是否被强基计划入围校考?如何确认自己是否被强基计划入围校考?基本无影响,若有的话,也只是你人生旅程中增添了一段独特经历。强基计划的时间安排如下:-3月轮睁份,各高校发布招生简章。-4月份,学生进行报名。-6月初,进行高考。-6月25日,发布高考成绩。-6月26日,公布成功报名强基计划的学生名单。-7月4日,参加强基计划的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7月

2024-10-24 17:45:10
强基计划破格录取什么意思
强基计划破格录取什么意思

2022年强基计划是破格录取么?并不是。2022年对于除复旦、上交、南大外的大部分高校来说,强基计划入围仅仅是获得了参加校测的资格,强基计划最终以高考成绩及校测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后相加的综合成绩录取。2022年39校强基计划入围规则2022年强基计划校测入围规则,整体可划分为两大类四种方式。(1)第一种,依据高考成绩,按照各省招生计划

2024-10-17 20:23:24
如何取消强基计划报名资格?
如何取消强基计划报名资格?

如何取消强基计划报名资格?强基计划报名取消方法,详细介绍如下:一、取消方法:1、登录所在院校的教务系统或相关网站,找到强基计划报名入,根据系统提示,进入强基计划报名页面,查找取消报名的选项。2、根据系统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并提交取消报名申请,等待院校审核后,报名信息将被取消,考试将不再参加强基计划。二、强基计划介绍:1、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

2024-10-16 13:01:06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

强基计划报名条件报考强基计划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高考报考条件,并且参加了高考。高三考生,无论是应届生还是复读生,只要参加高考,都有资格报名强基计划。2、拥有在省级比赛或五大学科竞赛中有获奖记录,能够证明具有学科特长。这些竞赛科目通常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等。3、强基计划则盯培主要参考的条件是高考成绩,并且在最终的评价中,高考成绩将占据85%左右的比例。因此,要

2024-10-24 18:57:37
强基计划入围就是强基了吗?
强基计划入围就是强基了吗?

北大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2023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初审通过名单已经公布,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具体如下:一、初审标准1、北京大学强基计划的初审标准主要考虑申请者的综合评价,包括各个领域的学术水平、科研经历、论文发表情况和学术贡献等多方面。2、同时,计划还会关注申请者的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了解其对学科研究的热情和潜力,以及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具体计划和想法。二、初审结

2024-12-01 09:35:40